广西金橘
在两广方言中,“橘”与“吉”发音相同,橘为吉,金为财,金橘就有了“金玉满堂、吉祥如意”之意。逢年过节,两广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摆上两盆金橘,寓为金橘贺岁、大吉大利。
金橘又称“金柑”,为芸香科柑橘族金柑属,每百克果肉含维生素C 40~50毫克及维生素A、维生素P和芳香油、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物质,有治疗眼疾、咳嗽、哮喘、高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特殊功效。除鲜食外,金橘还可加工成果汁、蜜饯、罐头、果脯、果酱、果酒等,因用途广泛而被称为“果中之王”。
金橘良好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就有记载。现代医学也显示:金橘富含的营养成分,有抗炎、去痰、抗溃疡、降血压、增强心脏功能和理气止咳等功效,对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作用。常食金橘或入药,对防止血管硬化、减轻衰老、避免肌肤松弛生皱、健胃、预防哮喘及支气管炎以及强化微血管弹性等十分有效。
广西金橘主要产自阳朔、融安两县。金橘树最适合在泥夹火砂石(学名硅质沙页岩母质发育的硅砾土)的山坡上种植,也适合在土壤疏松、排水条件较好的一般山坡地上种植。
阳朔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中南部,北纬 24°13′~ 25°40′,正处于地球上最适宜种植柑橘类水果的环状地带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同时,该县境内岩溶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夏长冬短,东北、西南部高海拔山区冬长夏短,春秋温度适中。位于县域中心地带的白沙镇有一块方圆 150 公里的丘陵,坡度较缓,土层较厚,土壤含钾高,实属金橘最理想的生长地。除白沙镇外,阳朔县境内多布泥夹火砂石的山坡地。特有的气候、土壤,为金橘的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
阳朔金橘以果形大、品质优、色泽鲜美而享誉国内外。它果皮光滑,油胞小而密生,果形为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果实色泽为橙黄色至橙红色,有特殊的金橘芳香味,果皮质脆爽口,果肉蜜甜化渣,品质好,口感好,属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名优特产。
经过多年的发展,阳朔金橘已拥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种植技术。尤其在近几年,阳朔全面推广“三避”(避雨、避寒、避裂果)技术,使当年霜降至来年清明前后大致6个月的时间里,金橘都可以待在树上“保鲜”,延长了上市时间,也避免了过去霜降后两个星期必须采摘的传统,同时,6个月的上市期,增强了对市场的调控能力。
冬天是蔬菜、水果上市最少的季节,一般来说,冬天成熟并能在树上保鲜的水果更是少见,金橘冬天上市,成了奇缺水果,填补了水果市场的大空白。而且金橘没有大小年,一年开四拨花,坐果能力特别强。阳朔金橘主栽品种适应性强,挂果早,嫁接苗定植后第三年就可结果,单株产量可达 8~10 公斤 ,第 四 年就开始进入丰产期,单株产量增加至15~20 公斤 。
阳朔拥有全国最大金橘产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金橘之乡”,素有“山水甲天下,金橘誉中华”之美誉。金橘在阳朔种植已有140多年历史。目前,全县金橘种植面积达1.2万公顷,分布在该县白沙、金宝、葡萄、高田和兴坪等9个乡镇,全县年总产量达21.6万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东盟国家。
自2002年起,阳朔县连续12年出台鼓励发展金橘产业的优惠政策,建立专项农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金橘等特色种植业的发展。2003年起,阳朔县委、县政府每年表彰和奖励“十佳金橘种植大户”“十佳金橘销售大户”。并且自200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渔火节,组织阳朔金橘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评比促销活动。阳朔金橘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和国家工商总局专用商标认证,大造了声势,提升了阳朔金橘的品牌地位。
近年来,该县把阳朔金橘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通过科技创新和攻关,大力推广以金橘“三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将金橘产业做大做强。2001年,阳朔金橘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获农业部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12月阳朔县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示范产品:金橘)。
除了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荣誉,阳朔金橘品牌还具备了三大证书:
——产品形象证书。阳朔金橘注册了商标即“阳朔金橘”,是阳朔金橘产品的名称标志,是农产品品牌的核心,具有区别同类产品的重要作用,也是阳朔金橘品牌的形象大使。
——产品质量证书。阳朔金橘先后荣获了国家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品牌农业“三品一标”的主要内容,是阳朔金橘的品质标志,也是阳朔金橘品牌市场竞争的原动力和生命线。
——产业优势证书。阳朔金橘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书和“2011年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证书。这是区域公用品牌标志,具有生产区域化、消费公用化和国际化的作用,也是阳朔金橘规模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所在。
金橘也为阳朔这个旅游胜地赢得了特别的名誉:以白沙镇为中心的百里金橘种植长廊,配以绝佳山水人文造就的“百里新会”,俨然成为精品旅游路线;除国家领导人先后考察造访外,东帝汶、赞比亚等国家总统也先后涉足此地;广西及农业部先后四次在阳朔召开金橘种植现场交流会议;2011年阳朔金橘基地和“百里新村”成功入选广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12年12月11日,《光明日报 》头版头条以《广西阳朔:精彩演绎“中国梦”》,报道了阳朔县大力发展金橘致富农民、创建阳朔金橘品牌的做法。
阳朔西行,过永福、临桂两县境,就到了基本处同一纬度的融安具。融安具有利于金橘生长良好的独特的地理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9℃,1月气温8 .7℃,7月气温27.8℃,极端低温-2.1℃,极端高温38.2℃,平均≥10℃,年积温6070℃。年均无霜期287天,雨量1923. 8毫米,日照1430.5小时,相对湿度80%,土壤为红壤、黄红壤,微酸,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多种矿物质。
金橘在融安县栽培历史已有260多年。根据融安县志记载,融安金橘是在清朝乾隆1758年,邑人黄德坚从江西省吉安府龙泉县(今龙泉市)引进,在今属融安县大将镇的拉撖村试种成功,附近农友慕名而移栽,逐渐扩展,但由于价格低廉等原因,至1948年全县种植总面积仅53公顷,总产量80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扶持金橘生产,1953年国家开始包收购,1959年外贸出口,远销东南亚、法国及中国港澳地区。融安金橘以量多、质优名扬中外,1985年朝鲜主席金日成访华,指名品尝融安金橘,当年11月在浙江宁波金柑研讨会上融安金橘被评为全国第一名;1986年该品种列入广西“星火项目”开发。1988年首次参加北京展销会,融安金橘名列全国优质产品。
融安金橘经过长期栽培选择及历史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科技人员的选育,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良种。目前主要的优良品种有“滑皮金橘”“融安金橘”。特别是“滑皮金橘”,是融安县的特有品种,以果皮油胞稀细下沉而光滑,外果皮薄似有蜡质,中果皮厚,肉质结构紧密,质地脆滑清甜无酸辣味以有青色可食而闻名全国,199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融安金橘,是近10多年来融安主要发展的优良品种。1993—1994年两年送样评比,获广西优质果品奖。“融安金橘”果大,皮薄,风味浓甜,少核而作为主栽品种,1985送样评比,获全国第一名;1993—1994年两年送样评比,获广西优质果品奖;1999年在广西优质果品评比中被评为优质果品一等奖;2009年获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农业成就展精品奖;2003年获得广西区无公害水果产地的认定,2004年获得广西区无公害水果产品的认证;2007年获得“融安金橘”原产地保护的证明商标;2011年获得融安金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同年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
近年来,融安县把金橘列为重要产业来抓牢抓实,认真做大做强融安金橘产业。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至2012年连续6年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金橘产业进行有力的扶持,提高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金橘总面积增长迅速。该县在现有5467公顷金橘面积的基础上,扩大金橘的种植面积,重点发展滑皮金橘,计划到2016年底,全县金橘面积达到8667公顷,总产量由7.5万吨增加到12万吨以上。
为努力打造“融安金橘”品牌,融安县连续举办了4届融安金橘文化节,以“金橘搭台,经济唱戏,繁荣文化,促进发展”为主,吸引了来自浙江 、广东 、福建等多地的厂家客商前来洽谈订购,使融安金橘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促进融安金橘不断朝着“生态、高效、安全、绿色”方向发展。
2014年12月30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监局牵头,阳朔县、融安县、中国标准院等共同起草的金橘国家标准在北京通过专家审核。该项标准出台,也结束了我国没有金橘国家标准的历史。
过去的成绩让广西金橘完成了品牌化之路,未来的努力将会把广西金橘这个品牌做得更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