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传说
桂林山水传说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及下辖市县区漓江沿岸各民族间关于桂林山水风物的民间文学。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秀丽的桂林山水、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方物产和杰出的英雄人物共同孕育了大量的传说,赋予山水更为丰富的人文韵味,在民众中广泛流传。
导游夏静向游客讲述骆驼山的故事,它因酷似一把古式酒壶,原名酒壶山。相传古时有一位雷酒人,酒壶山便是他的酒壶所化。他结庐山下,遍栽桃李,每当春暖花开,如一片菲红的彩霞,故有“壶山赤霞”之誉。唐韵萌 摄
导游王斌向游客讲述伏波山的传说,相传南方有一小国,见我国物产丰富欲派兵犯境,但闻守关的伏波将军威名,便派使者前去打探。正好看到守关的伏波将军站在漓江边张弓搭箭,这一箭便射穿了三座山,吓得使者偷偷溜回,从此再无犯境之意。韦海涛 摄
现存最早的关于桂林山水传说的文字记录是唐光化二年(899)莫休符的《桂林风土记》,距今已有1120年。石刻记录较早的有刻于七星岩壁上宋绍兴五年(1135)尹穑的《仙迹记》和宋淳熙元年(1174)范成大的《碧虚铭》以及南溪山刘仙岩上宋绍圣三年(1096)欧阳辟的《唐少卿遇仙记》等。桂林山水传说大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在桂林各族民众中,部分被桂林的文人记录在古籍与石刻中,还有一些经民众的创作形成了诗歌、散文和弹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以曲艺、杂技等形式流传在这一方山水间,成为桂林山水文化的一部分。
桂林山水传说内容丰富,内容上主要分为景观传说、少数民族神话、人物传说、特产传说和动植物传说等五类。经各族民众口头传承、导游群体传承、出版物传承和其他创造性传承方式,具有文学特征鲜明、意蕴丰厚、情景交融、多元交融等特征。
桂林山水传说是风物传说的典型代表,通过各族民众的口头创造,保留了桂林生活与习俗的重要信息和历史记忆,显示了桂林文明的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在创作上以桂林的山川风物为灵感,以各族人民现实生活为基础,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美丽的山水进一步提炼与升华,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范本;寓教于乐,还有价值观引领作用,在倡行绿色发展理念与和谐社会建构上具有重要当代意义;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提升桂林山水人文魅力,可带动地方就业、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向世界传递中国山水文化名片。
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桂林山水传说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应做好活态传承工作,使山水文化成为包容性发展的新动力,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传递中国精神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