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角雕
合浦角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一种以家养牛羊角为原料,融汇圆雕、线雕、浮雕、镂空、镶嵌等技法的传统雕刻工艺及其成品,以玲珑剔透的雕工,以假乱真的效果与典雅自然的风格在中国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合浦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南濒大海,东、南、西部遍布红壤台地,中部斜贯冲积平原,多条河流汇聚穿过全境,为农业生产与灌溉提供便利,牛普遍饲养并使用。合浦出产的黑、白水牛角厚薄平均,利用率高,雕刻打磨抛光后温润透亮,且有颜色渐变,是雕刻工艺品的理想材料,为合浦角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明代,合浦角雕开始盛行;至清代得到进一步发展,造型工艺趋于艺术化,不论雕刻工艺还是作品造型,已形成艺术体系。《广西通志·二轻工业志》记载:“解放前,角雕多见于制作印章、梳子、发簪等。角雕工艺品生产始于解放后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因产品出口,角雕工艺达到鼎盛时期,至90年代则以内销为主。从1976年起,角雕作品在自治区、全国工艺美术大赛评比中多次获奖。
合浦角雕热处理造型工艺。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角雕作品《中国梦》。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合浦角雕利用牛羊角质硬中带韧、细则柔软、薄则透明、弯而不折的特点,根据其天然形态、纹理、色泽,进行造型设计。以立体圆雕为主,镂空、浮雕、镶嵌等多种雕刻技法为辅,因材施艺,精雕细刻,主要工序有选料、开料、削坯、精雕、打磨、抛光、热处理造型、镶嵌、过蜡、组装等。作品题材广泛,犹以水族生物见长。构图上汲取国画虚实相间、疏密有致、大胆取舍、工意结合等手法,富于艺术感染力。成品包括观赏陈设品和实用品两大类。
合浦角雕起源久远,活态反映角制品从远古至今的工艺发展过程,是认识角制品工艺水平的重要媒介;集多种雕刻工艺之大成,利用牛羊角天然原材料进行创作,丰富发展了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突出美学、历史与科学价值。其制品是广西出口创汇著名品类,有助于推动广西向海经济发展,促进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民心相通上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