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
热搜词: 营商环境 学籍 社保 企业开办 身份证 桂惠贷 公积金 养老保险
|
|
EN
|
退出老年人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广西数据
  • 易达东盟
  • 美丽广西
  • 新媒体矩阵
  •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丽广西 > 广西旅游 > 历史人文景观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
    ×

    壮族会鼓习俗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2-12-08 17:55
    打印

    壮族会鼓习俗是红水河流域的壮族人民在稻作生产中形成,以敲击会鼓营造热闹氛围,达到驱邪纳吉、竞赛娱乐目的的民间传统习俗,包括制鼓、请鼓、开鼓、擂鼓与卸鼓等内容。以广西马山县为核心分布区。马山县既是以壮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壮族会鼓习俗形成于宋,盛行于清,迄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壮族是农耕稻作民族,民间流传有会鼓代替青蛙向雷神报雨讯的“通天鼓”传说和会鼓模仿雷声驱除邪魅的“驱邪鼓”等传说。当地人常以村屯为单位汇集一处斗鼓,故后称“会(汇)鼓”。其以鼓为主角,配以锣、钹,由多人同时击打,气势磅礴,被誉为“南方威风锣鼓”。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壮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壮族会鼓活跃于一系列重大庆典活动。图为马山壮族会鼓鼓队代表广西到上海参加世博会“欢腾广西”大巡游活动,为世人展示了广西特色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马山县当地积极开展壮族会鼓习俗保护与传承,组织传承人开展会鼓进校园活动。图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韦建廷在马山县当地小学给学生们传授会鼓技艺。蔡奕贤 摄

    在壮族人民看来,会鼓象征权威与力量,须由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制鼓师,选用樟等高大乔木做成,砍树和动斧时都要燃香祭拜树神。传统上,人们集中在春节期间使用会鼓。每年腊月二十三,全家男丁集中请鼓,重新固定鼓面;又以开鼓时敲出第一声响亮的鼓声为吉祥;除夕用温水擦鼓。从初一至十五,每个村屯都有鼓手在村口擂鼓;寨老拜祭土地、雷神,敲响第一轮鼓后,各家各户轮流敲鼓,以保国泰民安,并有龙狮助庆。至正月十六,方将鼓面取下,挂于阴凉、干燥的高处,鼓身则用以装盛谷物,待来年再次组用。尔后,添丁嫁娶、丰收庆典、乔迁迎客,人们均以会鼓庆贺、赛鼓娱乐,壮族会鼓习俗渗透至壮族人民生活方方面面。

    近年来,壮族会鼓不但发展成为群众性表演节目和竞赛项目,还成为了壮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活跃于上海世博会、广西民运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等庆典活动。马山县成为“中国会鼓之乡”。

    壮族会鼓习俗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壮族人民在适应环境历程中所迸发的生命力量与独特创造力,是中华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民俗文旅发展,助力脱贫致富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可以进一步补充完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广西要闻

    图片新闻

    政府常务会议

    ./t14180531_ext.j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