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责任
自治区党委带头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把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广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列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多次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等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准确把握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作出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决定,对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西进行专章部署,统筹推进政府立法、行政执法等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改革,推动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章部署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连续2年召开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研究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持续推进学法常态化,开展行政复议法、法治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法治专题学习,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多次就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等工作作出指示批示,示范带动全区上下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到广西任职后,深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高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走访调研,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强调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快建设高水平法治广西、平安广西;主持召开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专题会议,听取14个设区市和区直有关部门述法汇报并逐一点评,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区工作,强调要围绕推进依法行政开展规范涉企执法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指导督促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依法履职,着力解决法治政府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扎实成效。2024年,我区“以法治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法作为正面典型获中央依法治国办通报;公安机关线下办事“只进一门”、清理不平等对待企业地方性法规政策等一批经验做法获国家层面推广;南宁、柳州、梧州、贵港、来宾等地基层法治建设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市县法治建设案例选编》。
二、坚持科学立法,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坚持加强党领导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聚焦国家战略、广西所需、民生所向,加强民族、经济、科技、产业等领域立法,保障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加强行政立法与人大立法衔接,强化常态化沟通会商,推动出台进一步规范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实施规章立法后评估,规范行政立法起草、提请审议和修改等流程,进一步提升行政立法工作质效。
二是持续围绕高质量发展强化制度供给,全年自治区、设区市两级人民政府共提请同级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25件,制定政府规章11件。其中,围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动制定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条例;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围绕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产业发展,推动制定平陆运河保护与管理条例、六堡茶发展条例等,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三是持续加强法规文件审核审查,完善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工作机制,统筹推动合法性审核与公平竞争审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等工作有机衔接。全区合法性审核政府政策文件12682件,备案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791件、设区市政府规章6件。
三、坚持守正创新,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切实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一是着力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归并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基层全覆盖;组织全区1256个乡镇(街道)依法依规编制履职事项清单,进一步厘清县、乡两级职责关系,依法收回乡镇(街道)接不住、管不好的赋权事项;扎实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制定清单对400余项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执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二是着力打造“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制定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任务清单,明确15个方面改革创新举措,建立完善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受理企业诉求32.2万件;大力消除隐性壁垒、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废止845件、修改47件涉企政府规章和政策文件。
三是着力深化便民举措,认真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要求,政务服务事项由原来32.2万项规范统一为4133项,全程网上可办率达90.6%;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累计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393个,帮助解决群众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群众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满意率持续提高。
四、坚持严格规范,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质效
坚决维护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是不断推进行政执法改革,清单式推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落实,高质高效完成17项年度重点任务;纵深推进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生态环境、文化市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7支行政执法队伍体制改革,将市、县两级1203支执法队伍整合优化为643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基本建成。
二是不断加强执法协同联动,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体化运作机制,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联合设立51家“行刑衔接实验室”;强化执法跨区域协作,与广东、海南、贵州等省份联合开展酒类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烟草专卖品走私打击治理、北部湾城市群协同监管等行动。
三是不断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加大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深入推进民生领域“铁拳”行动,4起查办案件列入全国“铁拳”典型案例;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年内办结涉嫌欠薪案件8499件,为2.5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6亿元,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
五、坚持依法决策,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
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确保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一是注重提高决策法治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自治区人民政府“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办法、广西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办法,推动提升决策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有关规定,公开自治区及14个设区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
二是注重化解行政争议,加强府院、府检联动,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全年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5万件,复议后被诉率、败诉率分别同比下降13.8%、3.7%,有效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各级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全面履行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通知出庭应诉率为99.6%,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下降至10.1%;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803件、政协提案572件全部按期办理答复。
六、坚持法治为民,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坚决守住守好祖国“南大门”。
一是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防严打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立案数显著“双下降”。
二是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有关规定,强化基层治理法治化,深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矛盾纠纷化解、信访工作等“三个法治化”,推动出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成功调解民间纠纷14.1万件,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9.3%。
三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遴选203名律师组建“平陆运河专项法律顾问团”,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有力有序推进;全年办理公证事项16.8万件、仲裁案件3.9万件、法律援助案件5.2万件、司法鉴定案件8.1万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四是强化普法宣传,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持续擦亮“法治三月三”、“宪法边疆行”等普法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2024年,我区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基层法治建设还有薄弱环节、行政执法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普法宣传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下一步,我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进一步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针对性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促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贡献广西力量。